欢迎访问市县风采官网(www.zgsxfc.cn)  手机版   会员投稿 注册 退出

当前位置: 主页 > 农业
昔阳县三都村: 用“实绩”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时间:2024-08-20|来源:市县风采|作者:胡兴元 乔瑞青|点击:

风貌展新颜 ,“新村”新气象

昔阳县三都新村位于蔡岭山之东,它于原村地段的东岭坡 400 亩缓坡之上傲然崛起,以其独特的布局和迷人的景色,展现出新时代乡村的新气象与独特魅力。

三都村照片11-3.jpg

走进三都新村,宛如走进世外桃源,置身于一座设计精美的大院落。前低后高的建筑布局,两排精致的小二楼与六排整齐的平房,随地形巧妙而建,层次分明,在错落有致中彰显着秩序之美。这里不仅是一个村庄,更是一座美如花园的宜居之地。南区的四排建筑,采用梯形设计,规整中不失灵动;西区的四排,则呈现出半圆型造型,优美的弧线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从西门进村,一条双车道的柏油铺面的硬化村路映入眼帘,长达一华里,宛如一条黑色的绸带蜿蜒于村落之间。道路两旁的树木苍劲翠绿,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家园。

三都村照片11-4.jpg

行走在新村的道路上,感受着微风拂过面庞的轻柔,欣赏着路旁盛开的花朵和葱郁的树木,心中涌起一股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每一座房屋、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景观,都凝聚着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过去的三都,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无闻。然而,如今的三都新村,已然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环境变得更加优美,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它所展现出的新风貌和新气象,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是精神文明的升华。这里不再是落后与闭塞的代名词,而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梦想家园。它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无限可能。

三都民宿:隐匿宁静角落的优雅之地

在城市的喧嚣中生活久了,人们总是渴望寻找一片宁静的角落,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而由三都村村委发起,大家集资建设的三都民宿,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去处。

三都民宿位于新村东面,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走进这片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仿佛踏入了一幅流淌着诗意的山水画卷。远处青山连绵,云雾缭绕,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近处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虫鸣鸟啼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交响乐。

三都村干净.jpg

民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当地的民族特色和现代元素,给人一种温馨而又时尚的感觉。外观上,传统的木质结构与古朴的砖石相互映衬,散发着岁月的韵味。而内部的装修则充满了现代气息,舒适的床铺、精致的家具、智能化的设备,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便捷与舒适。每一间客房都精心布置,窗外的美景透过窗户肆意闯入眼帘,让人在房间内也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脸上,唤醒了一夜的美梦。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花香和泥土的芬芳。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在民宿的小院里,享用一顿丰盛的早餐,品尝着当地新鲜的食材制作的美食,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启。

白天,可以沿着山间的小径漫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微风的轻抚。或者去附近的山头林间,让清凉的田野微风拂去身心的疲惫。也可以参与民宿组织的民俗活动,学习当地的手工艺,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绚丽的色彩,整个民宿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坐在露台上,欣赏着这美丽的日落,任思绪在晚风中飘荡。夜晚,繁星点点,明月高悬,躺在舒适的床上,伴着虫鸣蛙声入眠,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童话世界。

三都民宿不仅仅是一个提供住宿的地方,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忙,回归自然的怀抱,感受生活的本真。在这里,可以放下烦恼,放松心情,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平和。如果你也渴望寻找这样一个隐匿宁静角落的优雅之地,那么三都民宿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让我们一起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邂逅一段美好的时光。

三都文庙:当地民众心中的文化圣地

在三都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承载着七百多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三都文庙。它宛如一位慈祥的长者,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文庙始建于元朝,那久远的年代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那个时代,它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文人的尊崇。它不仅仅是一座用于祭祀孔子的庄严庙宇,更是当地文人墨客荟萃的精神家园,是学术交流与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

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精心修缮与不断扩建,三都文庙的规模日益宏大,建筑愈加精美。因为旧村搬迁,经过村委一班人的研究,决定把这座古老的文庙迁移至新村,本次重建选址在新村北部顶端,按照文物保护条例,实行原拆、原料、原型重建。新建院落明抱阳、因势而筑。借地势之高下,使平面建筑立体化,借筑之韵律发地势,互依互存。建设好的文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艺术的韵味,浸润着岁月的沧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在低语着过去的故事。

三都民宿1.jpg

作为昔阳县的文化象征,三都文庙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每年,都会有众多学子怀着敬仰与期待的心情,踏入这片圣地进行祭拜。他们在这里许下对学业的憧憬,希望能从先圣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祈求在求学之路上顺遂如意。那虔诚的身影和专注的神情,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无限希望,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对知识与智慧的不懈追求。

走进文庙,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历史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这里的宁静与庄重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文化的熏陶之中。它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铭记古代先哲对教育的执着,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都文庙,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道永恒的文化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踏上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征程。

三都村的文化瑰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前行,三都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芒。这里的文学艺术,如同一股生生不息的源泉,根植于群众之中,丰富多彩且源远流长。

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在三都村相互交融,世代传承且发扬光大。一代又一代的三都人,在生活的实践里,以智慧和情感孕育出无数动人的民谣、民言,创造出充满神秘色彩与生活韵味的民间传说。戏剧曲艺精彩纷呈,手工艺品巧夺天工,每一样都是三都村人民心灵手巧与艺术创造力的结晶。

这些诞生于乡土之间的艺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村民眼前。它们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如同一盏明灯,引导着人们积极向善,成为了道德评判的标尺,鞭挞着传统道德中的丑恶现象。它们是三都村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质与乡土风貌的生动体现,是无比珍贵的艺术瑰宝。

为了让这份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传承,村委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魄力,毅然投资 130 万元修建了工农兵舞台。这座舞台,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座建筑,而是承载着三都村厚重文化的象征和载体。

三都文庙.jpg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工农兵舞台便成为了全村的焦点。村民们在此展现才艺,歌声悠扬,舞姿翩翩,戏曲唱腔婉转。孩子们在这里初识传统文化的魅力,青年人在这里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年长者在这里回味往昔的岁月。这个舞台,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让文化的传承有了坚实的依托。

三都村的文化瑰宝,在岁月中沉淀,在传承中创新。工农兵舞台见证着这一切,它将继续引领着三都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这独特的文化永远绽放光芒。

老年食堂,传递着温暖和关爱

在三都村,有一处充满温馨与关爱的角落,那便是老年食堂。它犹如冬日里的暖阳,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和慰藉。

老年食堂的出现,对于村里那些孤寡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些老人,或因身体不便,难以自理饮食;或因子女不在身边,独自面对生活的琐碎。曾几何时,一日三餐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难题。而如今,老年食堂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三都村照片11-1.jpg

每天,当晨曦微露,食堂的工作人员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精心挑选食材,用心烹饪,确保每一道菜肴都既营养又美味。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那热气腾腾的饭菜,不仅填满了他们的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对于这些孤寡老人而言,老年食堂不仅仅是一个解决吃饭问题的地方,更是他们心灵的寄托之所。在这里,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有人关心他们吃得好不好,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让他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老年食堂也是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它展现了三都村对于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种关爱并非一朝一夕的作秀,而是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付出。它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到那份真挚的情感。

在这个小小的食堂里,传递着的不仅仅是一份份简单的饭菜,更是一份大大的温暖。它是爱与责任的象征,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希望这样的老年食堂能够越来越多,把关爱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孤寡老人都能在晚年享受到温暖和关爱,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

老年食堂,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老人们的生活,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这里的温暖,将一直传递下去,永不停息。

三都村的巨变皆因他们有一个有担当的领路人

三都新村,这里曾经因为露天煤矿的开采,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困境。然而,2014 年 9 月的一场选举,让一位退役军人——延旭东,走进了村民们的视野,成为了他们的希望与寄托。

延旭东.jpg

延旭东,1980 年 4 月出生于这片土地,带着中共党员的信仰和大专文化的素养,他于 1999 年 12 月投身军旅。在部队的岁月里,他表现优异,2007 年荣立三等功一次,同年被评为“总参谋部红旗标兵”获勋章一枚。2008 年,他退伍回乡,本想开启宁静的新生活,却被家乡的惨状刺痛了心。

那时的三都村,露天煤矿让机械轰鸣日夜不停,空气被严重污染,生活用水断流,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村民们连衣服都无处晾晒,房门都不敢敞开。人心浮躁,上访不断,整个村庄失去了安宁。延旭东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挺身而出,为民请命,有组织、有秩序地逐级反映情况,甚至在县长接访日,与村民代表一同前往,真情诉说着村民们的苦难。他的执着和真诚,终于引起了县长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促使做出了三都村整体搬迁的重要决定。

2014 年 9 月,延旭东当选为三都村第三十三任党支部书记,从此,他挑起了拆村搬迁、安定村民以及村庄生产生活建设的千斤重担。他深知,要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依照“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工作。

他,上下联动、内外结合。为了争取政策支持,他多次往返于各级政府部门,陈述三都村的困境与需求;为了寻找发展机遇,他积极与外界企业和单位沟通合作,引入资金和项目。在村子里,他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协调解决矛盾纠纷。他组织村民们开展技能培训,让大家拥有一技之长,为就业打下基础;他鼓励村民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和资金支持。在延旭东的带领下,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道路修通了,水电供应稳定了,网络也覆盖了。与此同时,村里还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村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

十年来,延旭东及村两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的指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们以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三都村的新篇章。今时今日的三都村,早已告别了过去的混乱与贫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和谐、繁荣的美丽乡村画卷。

三都村照片.jpg

延旭东,这位曾经的军人,如今的村党支部书记,用自己的担当和奉献,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与爱戴。他是三都村的脊梁,是带领村民们走向富裕、幸福生活的领路人。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再困难的局面也能被扭转,再贫穷的村庄也能迎来春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三都新村将继续书写它的辉煌篇章,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 © 2002-2022 市县风采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3456号 人员查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